“源头有活水,基层天地宽。只有真正了解群众、民生,才能写出好新闻。”这是我在从事新闻行业前,老师对我说过的话。虽然很多年过去了,但这一字一句依然清晰地在脑海中浮现,甚至像涓涓细流,浸润在心里。
近两年,由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指导,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主办的科学健身指导走基层项目广泛开展,该活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以丰富的体育服务供给,让群众走出“小家”、融入了体育“大家”。每当采访这个系列活动都会让我有种感受:曾经老师说过的话非常准确,只有在基层中才能挖掘出好新闻。参与科学健身指导走基层活动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全民健身是融入人们日常的一种生活方式,但是体育也好,健身也好,不仅是一种概念性的自发性活动,更需要科学性、系统性、长期性的计划与安排。
不久前,在一次采访中,有位年过七旬的老爷爷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开心地告诉我,第一次见到国民体质监测大篷车、AI国民体质锻炼标准测试仪器,这些先进的设备放进村社,放到群众身边,让我们老百姓亲身感受到体育运动的魅力,增强群众的健身意识,对于推广科学健身的方法,发挥体育场地设施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可谓是一举多得。当然,“收获健康、有意义,很喜欢这样的活动,能帮助我们科学健身”是我在亲身参与活动中听到过最多的话。
群众有需求,行政部门就应该着重发力。在推进全民健身走深走实的今天,各地体育部门把开展群众体育活动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科学健身指导走基层更是结合当地的特点,每次活动都会推出各具特色的群众体育项目。记者的工作当然是亲身体验发现其中鲜活的亮点,归纳总结加以宣传报道。深入参与了推进科学健身指导走基层这项活动,让我的脚步和群众走得更近,让我的身心更接地气,也让我的新闻更贴近民生。
我经常思考,作为一名体育记者,围着基层转,积极反映基层体育火热的奋进场面,再利用自己了解到的信息和经验做法,把它传播和推广出去,这是记者的职责所在。而只有脚踩在基层乡土上时,才能真正从泥土的缝隙中挤出这百味的体育“烟火气”。
(记者 轧学超)